
2022年6月7日,国家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公示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竞争性选拔项目名单,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以第4名的成绩从全国19个参与竞选省份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
消息传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以下简称“修复中心”)一片欢腾,参与人员都欣喜不已。为顺利推进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申报,修复中心先后统筹开展了8个领域的专题研究,专门成立了20余人的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专班,配全配强技术力量,在桂林市集中办公,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和竞争性评审筹备工作,促成该项目作为广西唯一申报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参与评审。经过60余天日夜奋战,精心组织、编制报告和PPT,协助陈述答辩等,漓江项目终于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名单。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漓江,她的秀美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神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经过多年的开放,漓江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漓江流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势在必行。
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本着以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效益综合等基本原则,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漓江“一干九支、两山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对象,识别和诊断生态问题,以生态问题为导向,将漓江流域划分为3大分区、14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设置8大类83个子项目,工程总投资54.91亿元。根据工作安排,2022年至2024年,广西将利用三年时间,对漓江流域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漓江流域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
目前,中央财政资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资金累计为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下达13.21亿元,涉及62个子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4.34亿元,上级下达资金累计已支付10600万元。
作为工程实施方案牵头编制单位之一,修复中心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按照国家对漓江项目要求,引进当前最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团队和技术手段,运用“天空地人网”等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监测评估与适应性管理。对项目的设计理念、工程范围、工程内容、修复措施、资金筹措、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技术咨询与政策把关,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主任叶宗达表示,中心将继续发挥技术服务支撑优势,以打造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示范工程为目标,积极配合自治区和桂林市做好工程实施技术支撑、综合行政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依托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广西生态修复协会等平台,整合多方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优势资源,促进各项工程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全国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广西经验”,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杨彬彬 覃思宇 霍艺灵)